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2010未完事:合资寿险公司股权变脸进行到底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胡金华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悄然过去的2010年,那些大事却还未尘埃落定。银保业务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过分夸大收益投诉频频发生,监管部门为此在年末出了重拳。同样情况在合资寿险公司的股权上也有迹象,当初蜂拥而来的外资保险巨头,出现了群体性撤退,股东更换的戏码频繁上演。

  合资寿险股权变脸进行到底

  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10年那样,曾经蜂拥而进的外资保险巨头群体性撤出,包括了法国安盛保险、荷兰国际集团、加拿大宏利金融、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合资寿险公司群体规模已经大幅萎缩,以银行系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正在大举进军保险业。业内人士预计,这种趋势在2011年仍将持续。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底,28家合资寿险公司的保费总计535亿元,而国内寿险业前11个月的总保费是9788亿元,占比不到6%。

  在这些公司中,交通银行入股的交银康联更名开业,首创安泰成为北京银行旗下的控股公司,还有金盛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人寿即将成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控股公司。

  除上述四家已经由银行系控股的合资寿险公司之外,2009年9月,恒康天安人寿的外方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选择退出,恒康天安变成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并更名为天安人寿;2010年7月22日,光大永明人寿增资并变更股权结构后,成为中资寿险公司。

  还不止于此,2010年3月9日,瑞泰人寿发生股权变更,5月27日,联泰大都会和中美大都会两家合资寿险公司的中方股东选择了合并。

  记者统计,在整个2010年,发生股权变更的合资寿险公司达到9家,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达到三分之一。

  12月29日,上海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副总对记者感叹,2010年合资寿险如此高频率的股权变更,也许证明了外资保险在中国寿险市场上遭遇的“七年之痒”,当初外资的热情已经逐渐消退殆尽,虽然合资寿险在这一年大规模的股权变更不能证明外资保险经营的失败,但是也不能证明它们成功地站稳了中国寿险市场。

  可以预见,在2011年,这种变更趋势还将继续。

  “尽管2010年已经有如此多的合资寿险公司已经更换了中外方股东,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中方新股东都获得了控股权,但是合资寿险的股权变更并未就此结束,预计还将有更多的合资寿险在2011年出现股权变更,比如海尔纽约人寿,还有恒安标准人寿等。”12月30日,上海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评价。

  12月24日,有外电透露恒安标准人寿的外方股东英国标准人寿欲向中国银行出售所持有股权的谈判破裂。但业内人士表示,中行入股恒安标准人寿是志在必得,也希望能获得绝对的控股地位,不管是基于价格还是其它原因没有谈拢,中行要拥有一家自己控股寿险公司的信心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中行肯定会拥有这家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对于另外一家海尔纽约人寿,记者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虽然市场已经鲜有对于这家合资寿险的报道,但是已经“失声”近三年的海尔纽约人寿在新的一年里肯定会有大的变动,纽约人寿选择退出的可能性很大。

  “这是大的趋势,外资保险没有办法改变,除了选择退出,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合资寿险继续维持经营,而且也不排除会有一家新的银行进入海尔纽约人寿。”12月31日,一位分析人士猜测称。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