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业内测算称地方GDP总和再超全国几无悬念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齐琳 张慧敏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商报讯(记者 齐琳 张慧敏)日前,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在解读下半年用电需求时透露,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上半年有28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0%,其中有12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3%。而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9.6%。业内测算,如无意外,在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化的当下,地方GDP无论是增速还是总和将再度超过全国。

“现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非常强烈,都拿着GDP跟我们要用电量。”据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透露,根据目前已经上报的数据显示,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上半年有28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0%,其中有12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3%。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测算,全国上半年GDP的数据应该超过10%。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全国数据屡屡被超过?统计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仕国给出了三大因素:首先是统计口径不同。国家层面的统计抽样系统相对独立,因而相对更客观;其次是技术原因。地方核算的样本是按照生产的最新产品来计算,而全国作为一个大市场,产品的跨地区流动使得一地的最终产品成为其他地区的中间产品,这体现在GDP中会使得部分地方数据超过总体,这样的技术原因导致的差异属于合理范围;此外,行政干预导致某些地方存在数据虚高现象也是地方高于国家的原因之一。

“政绩考量等局部利益出发而导致高报的冲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地方数据虚高会产生经济过热的假象,从而得出应继续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的误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GDP数据是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如果地方数据存在水分会对经济政策决策带来一定干扰。如某地经济增速实际较慢,应当采取偏松的货币政策,但统计数据显示的GDP增速较快将导致政府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对地方经济带来不良后果。

如何进一步获得统一口径?刘仕国认为,需要对统计制度进一步改革来提升独立性和权威性。他表示,应当将地方GDP核算纳入到中央核算当中,将数据收集工作统一由中央统计部门来做。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