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纽约人寿将步AIG覆辙? 半年内出售三地保险业务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胡金华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尽管未出外界预料,但当纽约人寿将国内合资寿险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海尔集团和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的时候,还是让人唏嘘这家美国最大的互助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经营8年之后的无功而返。

  1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海尔集团、纽约人寿和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在上海宣布了一份三方达成的明确协议,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投资公司和明治安田生命将收购纽约人寿在海尔纽约人寿中所持有全部股权,其中的25%转让给海尔投资,另外25%则转让给明治安田生命,而且该次股权转让已经得到中国保监会的批准。不过,这份协议并未对外公布具体的财务细节。

  然而,记者却发现,纽约人寿从中国国内寿险市场的退出,只是这家美国保险公司在亚洲地区全面收缩战线的一步,早在去年10月27日,纽约人寿就将在中国香港地区、韩国的寿险业务以4.25亿美元现金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ACE人寿,其在中国台湾的寿险业务也曾计划以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

  “如果不是出了什么事情,纽约人寿不会着急出售在亚洲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1月8日,上海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如是分析。

  经营8年无功而返

  2002年11月28日,海尔纽约人寿正式在上海成立;2011年1月7日,纽约人寿宣布撤出合资公司,中间经营了8年时间。

  而历数海尔纽约人寿在这8年间的经营成果,除在上海、江苏、四川、湖北以及山东四省一市开了分支机构外,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数据显示,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海尔纽约人寿的保费为4.17亿元,排名倒数第七,但是其它靠后的六家公司不是开业时间比海尔纽约人寿晚就是机构网点比它少。

  “其实海尔纽约人寿这8年时间里,公司的管理层一直在不停地换,尤其是在最后几年,其间也传出中外方股东在经营方向上的不一致,相比于其它合资同期设立的合资寿险公司,海尔纽约人寿经营算是最差的,如果说纽约人寿带给了这家公司什么,除了一个框架之外,几乎可以说没有,海尔集团基本还是要从头开始做,比如要开拓银保渠道,比如要增加注册资本,比如招聘新的管理层等等。”1月11日,一位已经离开海尔纽约人寿的管理层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在上述三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中,记者也了解到,海尔纽约人寿将随着纽约人寿的离开更名为海尔人寿,由于明治安田生命只拥有25%的股权,因此海尔人寿也由此位列中资寿险公司,海尔集团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两大股东将向海尔人寿注资3.45亿元人民币,使得注册资本达到11.8亿元人民币,但是由于在增资中,明治安田生命将提高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4.24%,这样海尔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变更为70.76%,明治安田生命将持有合资公司29.24%的股权。

  在海尔纽约人寿的官方网站上,纽约人寿CEO穆慈在解释退出中国市场时称,在经过缜密评估确定新的合资公司未来的最佳战略方向之后,一个主要股东拥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多数股权是最佳的选择,海尔最适合带领合资公司向前发展,而股权转让后,纽约人寿将把其财务、管理资源专注于其他市场。

  哪里更适合发展

  然而,放眼望去,除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之外,还有哪块亚洲市场更值得纽约人寿去开拓。

  2010年10月27日,纽约人寿将其在中国香港和韩国的寿险业务出售给了同属美国的ACE人寿,作价4.25亿美元,而原本也将台湾寿险业务打包出售的计划至今未有明确消息。

  “纽约人寿撤出中国香港和韩国的时候,其管理层认为在这两个地区中小保险公司竞争激烈,纽约人寿难以获得大的发展,那么在经营了8年之后,内地寿险业务裹足不前,直至退出,国内寿险市场上未饱和竞争绝对不是它选择退出的理由,同样穆慈所说的理由也只是冠冕堂皇的说辞。我认为股东方经营理念的不一致是一大原因,另外可能纽约人寿自身遇到了一些问题,尽管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1月12日,香港保险分析师梁子平(化名)在邮件中回复记者。

  他表示,如果纽约人寿继续出售印度或者印尼等国家或者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业务,那就意味着纽约人寿很可能也和AIG一样出现了问题,因为AIG就是出了问题之后才不停地兜售全球保险资产的。

  “但愿这只是一个猜测,也希望纽约人寿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出售业务。”在邮件的最后,梁子平说。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