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地铁保险采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实务分析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趋突出,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支援城市重要功能建设、促进城市内区域经济布局的最有效途径,正经历着全国范围内的建设高峰。以南京为例,正在兴建的有3号线、10号线工程,预计近期开工的还有机场线、4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等项目,建设任务繁重、建设风险集中,杭州1号线、上海4号线、新加坡地铁和台湾地铁等一系列的建设事故也不断提示南京地铁公司风险无处不在。

  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护来之不易的建设资金,从以往的风险中汲取经验,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是南京地铁建设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地铁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保险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是南京地铁风险管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南京地铁公司自地铁1号线开工以来,10余年间已经历6条线的投标和累计103起保险索赔。这些积累不仅使南京地铁公司对于地铁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更先进的保险采购管理模式。

  地铁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任何地铁建设事故的发生,是下述因素或致灾因子单一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地铁建设的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地铁勘测、设计中的不足或遗漏;地铁建设施工中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复杂性;地铁建设的决策、管理和组织方案的复杂性;地铁建设周边环境(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复杂性。

  英国、韩国、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等一系列国内外地下工程损失案例不断说明,地铁建设风险具有损失频率高、损失金额大的特点,极少零事故建设先例。事故是风险的直接写照,也说明了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除了早期的北京地铁1、2号线没有保险外,天津、广州、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沈阳、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建设地铁过程中,均购买了保险,其中上海和广州地铁从保险获益多多。仅上海M4线的一次事故获得了7亿元人民币的赔偿,很难想像,如果没有这笔保险赔款,将会增加多少恢复重建的资金压力。

  地铁建设保险意义深远,通过保险,可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不确定性工程和工期损失控制在保险费这一固定支出上。购买保险后,等于在账外获得一笔无形资产,一旦发生保险损失,则可用之。在政府出资的同时,如果有保险,则有利于吸引其他投资主体。如果发生巨大的意外损失,则保险可以避免二次融资或贷款。保险业在处理大量地铁建设事故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地铁建设的风险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购买保险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既是风险客观存在的要求,也符合国际国内惯例;既能降低损失,也能减轻责任后果;既能转移风险,也能管理风险。

  地铁保险市场的变化

  地铁保险的损失记录,特别是一些重大赔案的发生与保险赔偿给保险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大损失、大冲击和承保条件上的大变化。

  地铁保险保障的重大变化出现在上海地铁4号线事故之后,全国范围内地铁费率从原来的最高3%。提高至1%附近,当然近期又有所回落,因地区和风险不同维持在5%。至8%。之间;免赔额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的水平提高到100万元到400万元;赔偿限额从保险标的的保险金额降低为约定限额——5亿元到10亿元不等;占比最大的地下工程部分还适用了地下工程条款,赔偿限额仅仅为原始合同造价的1.5倍,赔偿项目也大幅缩水。总而言之,价格上涨的同时保障程度大大降低。

  同时,作为保险监管机构的保监会和行业协会也加强了条款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一系列管理规定相继出台。

  地铁保险市场的这些变化给业主原有的保险采购目标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使地铁保险采购从以往通过商谈确定保单的简单作业,转而成为一个需要经过专门设计、专业沟通和专项采购的系统工程。

  保险采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南京地铁保险采购模式经历了1号线时期的业主自行采购、2号线以及4个延伸线时期的保险顾问协助采购之后,在不断的总结与提高中,到2010年的3号线和10号线工程,又根据国际惯例,聘用保险经纪人进行专业化操作。

  为了让保险方更清楚直观地了解建设风险,南京地铁公司召开了风险说明会,全面解析风险点,以诚相待,让保险方能够客观评价风险,合理定价。为了配合建设风险保障需求,南京地铁公司和保险方充分沟通,共同商定了合理的保障条件,配合费率调整,保险方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南京地铁公司登门到保监局进行专业沟通,说明风险实际情况和需求,取得监管方的认可,这也是保险采购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整理并对外阐述地铁现有风险管控措施,使保险方在制定保险条件和价格时充分考虑风险可控性,科学合理地厘定价格。

  以保险费的一定比例在保险合同中设立风险管控基金,并配套出台风险管控基金使用管理办法、风险管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传统的保险公司仅仅以几个培训的形式参与地铁风险管控的基础上,使得保险业在资金、人力、经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地铁风险管控工作中来。

  在现有模式下,通过专业化运作,南京地铁公司不仅合理合规地实现了保险保障、保费价格和保险管理成本的全面优化,还实现了保险的增值利用,让保险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地方生产建设中来。

  实践证明,地铁保险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业主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索和实践保险采购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分享:

来源:中国保险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