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王金】房地产调控历时一年半,房价拐点开始显现,然而在五次加息、取消七折利率的基础上,购房成本不降反升。开发商的暴利时代终结了,暴利转移到了银行。总之,目前看来,离“还利于民”更加遥远。
万科再现房价拐点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这些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有12个,包括天津、南京、三亚、成都、厦门等。持平的有14个,包括北京、杭州、合肥、无锡等。其中,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成交量持续萎缩,成交价虽有小幅上涨,但环比涨幅没有超过0.2%。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9个,包括北京、天津、南京、三亚、重庆等,持平的城市有12个,包括深圳、杭州、长沙、青岛等。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企稳乃至回落的迹象更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房地产调控已经初见效果,大多数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收窄,随着下半年限购范围的扩大和保障房的大量入市,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效果会更加明显。
本刊5月13日发表的《房价拐点临近》已阐述过,在房地产调控这场持久战中,力量的对比瞬息万变。只要中央政府的决心不变,开发商的实力将被不断消耗。以目前的情形分析,如果流动性持续全面收紧,导致外部融资切断,需求真实萎缩,旺销窗口迟迟打不开,存货又不断堆积,那么开发商真的要歇菜了,降价拐点即将来临。
而且,如果名义房价停止上涨,CPI又保持在5%以上,那么实际房价已经下降。
现在看来,名义房价的拐点正在显现。
布局全国的房企龙头万科(000002.SZ)一直以开盘首月去化率60%作为制定价格的标准。虽然自本轮调控以来,万科从未提及“降价”,但在这种根据市场行情浮动以保证快速周转的定价机制下,我们可以看到:万科2011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65.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56.5亿元,均价11600元/平方米。而2010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均价12050元/平方米。上半年均价较去年全年下降4%。可见万科上半年的业绩建立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近年来万科销售均价一直匀速上升,这是自2007年王石提出拐点论降价以来,万科的第二个价格拐点。
其他大型开发商、名楼盘打折的个案近几个月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不少开发商在下半年结束观望,重新制定价格策略。北京本地龙头公司首开股份(600376.SH)董秘王怡表示,下半年将在提高去化速度的基础上,采取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比之前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主要是随行就市地制定价格。这也是开发商普遍采取的策略。据了解,目前首开股份开发的楼盘打折力度不等。其中,中端产品打折力度较大,如7月8日开盘的首开常青藤均价24000元/平方米,1居减14万元,2居减18万元,3居减19万元,复式减33万元,打折幅度超过10%。
可以预见,由于5月份的传统地产旺季没有如期出现,开发商对“金九银十”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下半年大面积主动降价出逃的情况几乎已成定局。
二手房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北京 90-144平米的两居与144平米以上三居的价格指数都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上海144平米以上的三居价格指数也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同样,一些重点二线城市如南京、郑州、福州等,其二手房价格指数也出现了下行趋势。
房价降20% 购房成本方持平
房子降价固然大快人心,这是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打下来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初步成果。然而,先别盲目乐观,房子降价和购房成本下降是同一回事吗?
假设一种情境,一位拥有北京户口打算购买婚房的首次购房者,在东五环看中了一套标价200万元的房子。在2010年4月调控之前,当时的首套房贷款政策是,首付最低两成,贷款利率打7折,按揭基准利率执行2008年12月23日调整的五年期以上为5.94%。
按此标准贷款30年,需缴纳首付40万元,贷款总额160万元,月供7785元,还款总额约280万元。该房总成本约320万元。
调控之后,最新的首套房贷款政策为,首付最低三成,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基准利率。经过2010年10月19日、12月25日,2011年2月8日、4月6日、7月7日五次加息,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基准利率上调1.25个百分点。调整后五年以上按揭贷款基准利率7.05%。
按照北京市目前比较狠的折扣,如果上述房子降价10%达到180万元,那么贷款30年需缴纳首付54万元,贷款总额126万元,月供8425元,还款总额约303万元。该房总成本约357万元(参见表)。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调控后100万元的按揭贷款,利息成本较调控前大幅上浮。月供由4861元上升至6687元,上涨38%。
因而,历时一年半之久的调控之后,即便在房价下调10%的情况下,仍不能覆盖利息成本,反而带来的是首付成本上涨35%,月供成本以及还款总额上涨8.2%,购房总成本上涨11.6%的惊人局面!
所不同的仅仅是,利润由开发商转移到银行的钱袋子里,而购房者需要承担更高昂的购房成本。
另外,相当多的刚性需求者,购房权利还受到了限制!
上述例子虽然是情景假设,然而由于利率政策各地差异不大,这个模型目前具有普适性。那么,房价究竟要下调多少,首贷购房者的成本才能回到调控之前的水平呢?
答案是20%。
房价需要在调控前基础上下降20%,首贷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才和调控之前持平。只有房价下调30%,首贷购房者才能够得到13%的优惠。如果房价未降,则购房成本上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