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各地迅速崛起众多新兴城市和工业园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区域人口短期时间内暴增,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瓶颈难题。在这些瓶颈中,孩子教育问题尤为关系外来务工人员内心冷暖和地方政府的颜面。2010年6月,南康市镜坝镇中心小学开始与当地家具企业开展“校企共建”,全力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困境,实现了教育环境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走在爱心大道上
——南康市镜坝镇“校企共建”纪实
□刘华铿 记者严章文
图为该校举办的“校企共建 同心颂党恩”——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歌联唱会上,南康家具协会镜坝分会成员在表演节目。刘华铿 摄
■关爱农民工子女:
一位校长的思考
“办学一地,就要造福一方。我们不能止步于确保所有适龄儿童能就近入学。在全社会探讨如何让适龄儿童获得优质教育的环境里,让每一个孩子特别是让农民工子女‘上好学’是我们任重道远的追求。”南康市镜坝镇中心小学校长蒙在飞如是说。
南康市镜坝镇是该市中部的一个工业重镇,距离南康城区只有5公里。近年来,随着南康家具产业的大发展,镜坝凭借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大小小400余家家具企业入驻,2万余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从事家具生产及其相关工作。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给当地经济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子女入学难的困扰。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镜坝镇中心小学,每年要新接纳百名外来民工子女就近入学,这显然已是很大的压力。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是我们教育部门的职责义务。为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才更能体现我们‘教育人’的良心和追求。”蒙在飞校长字句铿锵。
满足所有孩子就近入学,需要地方政府谋篇布局和财政支撑;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更需要执行者的创新思路和改革气魄。蒙在飞是一位年轻、富有激情的校长,多年来,他带领全镇小学教育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成绩斐然。他意识到:立足当地、服务社区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地方财力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就必须坚持开放办学,主动把学校的发展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放办学、合力创优,一个全新的思路,成就了镜坝镇中心小学与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一段“校企共建”的佳话。
■企业家爱心接力:
众人划桨开大船
刘维平是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会长,1995年,而立之年的他创办了江西维平创业家具实业有限公司。从雇用15名木匠做木沙发雏坯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实现年产销量破亿元,2009年,维平家具品牌获得了“江西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众多爱心企业家合力助学,才能把这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做下去。”刘维平说。“校企共建”是集体力量的成果,他只是“共建”的发起人之一。为了支持家乡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他每年身体力行捐助镜坝镇中心小学1万元,同时还资助了5名贫困家庭学生。
在刘维平的带领下,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各会员企业家主动参与社会责任担当,会员们都认为回馈社会、捐资助学意义非凡。开展“校企共建”后,参与捐资助学的会员企业有近百家。企业家黄志华每年拿出公司利润的百分之一来捐助学校。刘晓春、洪定辉、钟雷明、廖一彪、刘庆富、廖根斌、廖瑞东、黄瑞尧、刘芳华、刘世华、王志平……那些为家乡教育事业慷慨出力的企业家在镜坝街头巷尾为人称赞。
刘荣房是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为镜坝镇中心小学与分会会员企业“共建”事宜来回奔波,从不计较个人报酬得失。刘荣房告诉我们,南康自古崇文重教的风气很盛,在“校企共建”之前,镜坝家具企业主黄志华、黄瑞尧等人就自愿为镜坝镇一所村小捐建了篮球场以及一些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村小的办学条件。刘荣房说,企业家们都把捐资助学作为回馈社会的一种价值体现,“校企共建”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爱、奉献爱的平台。
2010年5月,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与镜坝镇中心小学进行具体磋商。双方围绕改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实现家具业员工子女获得更优质教育服务展开工作,倡导“文明在校园、文明在企业、健康成长、和谐创业”,努力形成双方共建、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学校、企业共建双赢目标。
■搭建感恩平台:
让爱心说话
2010年6月,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与镜坝镇中心小学正式签署《校企共建合作意向书》,双方达成协议:
镜坝镇中心小学对家具企业员工子女转学就读开辟“绿色通道”,不论他们从何地转入,无论成绩如何,一律接收入校就读,确保每一个家具企业员工子女能顺利入学。
学校为家具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优化企业文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配合企业做好市场调查、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开辟企业家庭教育咨询渠道,定期向企业发放教育资料,为企业主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针对家具业主子女学习成长状况提出合理化、个性化的建议,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南康家具协会镜坝分会的服务项目。开展植树绿化、科学生活、文明企业创建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到企业参加环保、免费家教等,为企业网络宣传、网上销售、企业财务电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南康家具协会镜坝分会承诺带头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尊师重教表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教育的良好风尚。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为学校改善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力所能及提供帮助。
分会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家具协会筹资成立镜坝家具协会教育基金,定期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共建一周年:
走在爱的大道上
随着“共建”善款逐步到位,镜坝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校师生开始在教室里用上了多媒体、校门口安装了LED显示屏、建设了校园文化墙……学生逐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就读环境。这些学生中,不乏来自广西、重庆、贵州、四川等地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王顺明夫妇从老家大余来到镜坝镇已经半年多了,他们在一家家具厂做油漆工。多年来,他们夫妻俩在广东顺德务工,两个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留在老家。由于缺少对他们的关爱沟通,两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固执、内向,这让王顺明很是担心,他决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来到镜坝工作后,他把自家情况告诉家具协会镜坝分会,希望分会能够帮助解决他两个孩子就近入学的问题。分会工作人员当即找到了镜坝镇中心小学,校方依据此前协议安排了孩子随班就读。“现在学校老师会经常打电话跟我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现在他俩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开朗了许多……”聊起孩子的进步,王顺明夫妇满脸幸福。
2011年6月1日,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与镜坝镇中心小学合作“校企共建”一周年。在镜坝镇中心小学广场上,一台“校企共建·同心颂党恩”红歌联唱会浓情上演。南康市家具协会镜坝分会爱心企业家再次来到学校,和学校师生共度节日,同话“校企共建”一年来的成就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蒙在飞校长告诉我们:“共建”一年来,通过分会爱心企业家的慷慨捐助,镜坝镇中心小学包括12个村级教学点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顺利地吸纳了数以百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通过“共建”形式,也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企业家的成功历程和回报社会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
据了解,实行“校企共建”合作机制一年来,镜坝镇中心小学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有了较大提升。前不久,江西省教育厅教育督导组在对镜坝镇中心小学督导检查过程中,对该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水平赞赏有加。学校凭借出色的教学教研成绩,先后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赣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赣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他们创建的“校企共建”机制也成为该市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回报社会感恩行动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