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陈济才 杨怿华 任继众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8日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史文清同志代表中共赣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冷新生同志主持会议 587名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在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作中共赣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记者何敏 摄
 
 
  9月17日,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隆重开幕。 记者何敏 摄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蓝图,开启新征程。9月17日,全市瞩目的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赣州隆重开幕。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格外庄重,会场内华灯璀璨,花团锦簇,气氛隆重热烈。会场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鲜艳的红旗簇拥着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主席台前摆放着盛开的鲜花。会场二楼的眺台上悬挂着“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字样的巨型横幅。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有:史文清、冷新生、王少玄、马玉福、王东伟、王林云、邓又林、孙正森、杨文英、陈晓春、钟炳明、黄金龙、彭业明、彭光华、曾远舟。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骆炳峰、赖联明、殷金水、曾新方、廖明耕、刘瑄、赖义金、胡聚文、潘贻明、单观林、夏天云、欧阳锋、唐玉英、刘琮、刘建平、侯邦安、周光华、刘建萍、胡满松、李蔚、潘其乐、满瑾、温会礼、欧阳世麟、钟健生、张国洪、曹晓秋、胡来知、 郭玉元、胡火箭、胡绍笋、熊正明、田延光、李红勇、陈卡玲、李强、赖启华,以及老同志邱禄鑫、叶发有、梅继尧、池宝库、胡国铤、周英棠、罗春涛、王昭悠等。

出席大会的应到代表590人,实到代表587人,符合规定人数。

省委对我市开好这次党代会非常重视,特派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桃莲到会指导。

大会还邀请了市三届人大、政府、政协的部分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以及无党派知名人士的代表参加开幕式。

不是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的三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市直正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中央、省驻市正县级单位党组织或行政负责人列席大会。

大会由冷新生同志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全场起立,会场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史文清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三、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四、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五、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史文清同志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赣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史文清指出,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群策群力的结果,是驻市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共同奋斗、积极奉献的结果。史文清同志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向所有为赣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历程后,史文清同志说,五年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和最重的责任,在加快发展中推进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必须坚持生态为重。把绿色生态这一赣州最大的财富保护好、最大的优势发挥好、最大的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为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通过理念、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关于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史文清同志说,未来五年是赣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面对各地竞相发展态势,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快不行、不转不行、不好不行。省委对赣州发展寄予厚望,全市人民对赣州未来充满期待。我们使命在肩,务必负重前行、奋力拼搏,大力促进人口地域大市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闯出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指出,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向新阶段;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发展方式更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1∶40。城乡环境更美。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58%以上。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发展更和谐。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就如何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史文清同志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核心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在“加快”上着力,在“转型”上突破,切实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在进一步做强二产基础上,推动经济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主攻新型工业。重点培育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繁荣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五年内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二是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协同,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密集的城市群体和完善的城市体系。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强化城市基础支撑。三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就业保障城乡均衡、社会文明城乡共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全省10强县(市)行列,扶持贫困县和基础较薄弱的县加快发展。到2016年,力争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突破10亿元。四是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生态资本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加快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开放对接,积极实施“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以重点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核心,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史文清同志指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项目是载体和关键。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有效破解土地、电力、资金、劳动力等制约瓶颈,加快建设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能源项目,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的重大城建项目,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为赣州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谈到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时,史文清同志说,要坚持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财富增长与民生需求均衡协调,让全市人民共享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成果。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培育创业主体,拓宽创业领域,强化创业扶持,构建创业平台,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乐土、创新创业之城,使人民家业更加殷实,企业更加兴旺,干部群众事业更加有成。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促进住有所居、改善公共环境、实行公交优先、建设宜居社区,提高市民居住舒适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服务满意度,着力建设安居、康居、乐居之城。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建设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经济安全、人民安康的法治、平安城市。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实施生态工程,强化民生环保,培育生态文化,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家园、生态之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建设和谐精神家园,让生活和工作在赣州的每一个人,生活更有保障、人格更有尊严、身心更为健康,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中共享民生幸福,沐浴和谐阳光。

史文清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积极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一要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教育培训。二要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开阔视野,选贤任能,把经过重要考验、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埋头苦干、善于创新、大胆负责、敢于碰硬、破解难题、廉洁自律、品德高尚的干部有为有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实绩公示、“五差额”、民意调查、家访考察等做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班子结构。健全科学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为老干部发挥余热创造良好条件。创建“人才特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探索“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博士后流动站”等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实施办法。三要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四要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五要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深怀爱民之情,常思为民之举,把开展创先争优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创一等工作有机结合,使“苏区精神”发扬光大。深化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形成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形成真抓实干、为民造福的作风,形成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作风,形成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的作风,形成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作风。六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确保廉政制度落实,强化监督制约惩处。各级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史文清同志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不懈奋斗。

根据大会安排,市纪委作了书面工作报告,市委组织部作了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的书面报告。

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赣州电视台、中国赣州网对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时空赣州网也对开幕式进行了实时报道。

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会场。 记者王雪梅 摄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