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蜂蜜新国标今年10月实施 读标签辨真假存难度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朱瑞娟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3日

  新国家蜂蜜标准将于今年10月正式实施,然而蜂蜜造假事件却并未停止。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大米糖浆、果糖、蔗糖等来冒充蜂蜜。

  而近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市场上蜂蜜的标签标注也让人眼花缭乱,极不统一规范,有些甚至连生产日期都没有。(摘自《京华时报》)

  消费者:真假蜂蜜很难辨

  蜂蜜造假方式五花八门

  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业内人士表示并不陌生。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表示,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蔗糖、饴糖、甜蜜素等,是为了降低成本,代替天然蜂蜜,给人以甜味和类似的感官感受,大米糖浆等营养价值不高。

  一般说来,加入蔗糖是最简单的方法,不过性状和口感都和蜂蜜不太一样。果葡糖浆与蜂蜜成分则都是含大约55%的果糖和40%左右的葡萄糖,因此很难分别。更先进的造假方式则是用大米和甜菜。

  读标签辨真假存难度

  在诸多大型超市或蜂蜜专卖店中记者看到,很多品牌蜂蜜都热衷于标榜“纯正”、“天然”。然而,仔细阅读标签,却发现有“经现代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小字说明。而根据国家颁布的蜂蜜标准,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

  此外,记者阅读各类蜂蜜的配料表看到,很多蜂蜜包装上都仅标注了“蜂蜜”字眼,意在表明自己是100%的纯蜂蜜,仅有少数品牌蜂蜜会在配料表中标明含“果糖”、“葡萄糖”等。不少正在选购蜂蜜的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即使仔细看标签,也很难判断哪些蜂蜜是纯蜂蜜。

  另外,还有些市民热衷在郊区或市场上购买简易包装的蜂蜜。通常售卖这类蜂蜜的人会自称是百分之百纯天然野生蜂蜜,但是既无成分标明,也无配料标明的产品,甚至连生产日期也没有,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分享: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