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蟹券”疯狂:送礼经济中的商业模式

来源:南方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4日

  2011年9月17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蟹商”王志强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王是杭州王氏水产总经理,专营阳澄湖大闸蟹。由于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统一开捕时间推迟,错过了中秋旺季,他的生意比往年差了一些。

  但让王志强异常兴奋的是,截至目前,他已经卖出了“蟹券”两万多份,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这个如月饼券一样的新鲜玩意,其实也就是大闸蟹的提货券,在大闸蟹还没上市的时候,就开始对外销售,待蟹一上市,持券人即可凭此兑换螃蟹。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王志强只需备足货,等着顾客前来兑蟹即可。

  借助团购网站的力量,2011年的“纸螃蟹”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8月26日,淘宝“聚划算”推出了一档面向全国消费者的阳澄湖大闸蟹团购活动。3.5两至4两公蟹和2.8两至3两母蟹各四只,价格只要299元。

  推出这个团购活动的是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短短三天时间,就卖出了蟹券6.2万多张,纸面的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

  据淘宝聚划算统计,这次团购共吸引了3万多位网友购买,“预售”了39万余只螃蟹,约70吨大闸蟹。

  几天后,“水中王”牌阳澄湖大闸蟹的蟹券团购活动再次亮相淘宝聚划算。

  这次,“水中王”72小时的促销业绩没有超过“阳澄湖”。但在三天时间内,也卖出3万份蟹券,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

  而在京东商城、红孩子、卓越亚马逊等多家网站上,蟹券的销售同样火爆。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蟹券的销售,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价格上,都是“十年来最疯狂的”。

  原来是正常商业现象的蟹券如今演变成为了灰色经济的一部分。 (东方IC/图)

  吸金“蟹券”

  一年的收成,已经不看最后卖了多少蟹,而是看在蟹季来临前,卖了多少券。

  五年前,王志强刚入行时,情况可不是这样。那时大家卖的都是现蟹,最忙的时候通常是大闸蟹上市的9月至12月。而销售情况也没有这么火爆,买蟹者多是高档酒楼和普通散客,消费能力有限。

  但在几年前,有同行发明了“蟹券”,原来不易保存和运送的现蟹,变成了可以随时提取的“期货”,业界将其戏称为“纸螃蟹”。由于大闸蟹上市时间一般都在中秋前后,一些苦于找不到合适节日礼物的人们,迅即将送蟹当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变身为高档礼品的大闸蟹由此身价倍增。阳澄湖大闸蟹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协会发布的收购指导价为4两雄蟹每斤85元,2003年涨到105元,2004年涨到112元。到2007年,协会干脆取消了收购指导价。

  一开始,蟹商们只是在蟹的重量上做文章,比如,将蟹券分为普通券、精品券、贵宾券、至尊券等,对应的蟹的重量由低到高,每档价格相差几百元;此后,又在礼盒中搭售食蟹常用的花雕酒、名贵茶叶等,蟹券的价格也由此水涨船高。

  在某蟹商提供的礼盒中,最贵的竟然高达8880元(含7两公蟹、5两母蟹各5只以及普通蟹醋、姜茶),折算下来,每只大闸蟹的价格竟要888元。

  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蟹商告诉记者,由于蟹券直接针对的是送礼市场,蟹商在发行时,定价一般都会高于实际价值。他以一张原价1688元的精品券举例,实际价值可能不到一半。对外销售时,蟹商通常会定七折或者八折,赚的依然是大头,但送礼者会觉得得到了实惠,而受礼者不知实际价值,看着标价1688元的礼券也舒服。

  由此而催生的虚拟经济,也彻底改变了王志强们的销售方式:往年从9月才开始的销售大战,提前两三个月便开打。一年的收成,已经不看最后卖了多少蟹,而是看在蟹季来临前,卖了多少券。

  据王志强透露,在他的客户中,80%都是单位团购,有的是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有的是作为礼品,送给关系户。这些单位的团购,出手都比较大方,一个单子,通常都是在5万-10万元;不久前,杭州某商业银行甚至一次性向其购买了20多万的券。

分享: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