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廖泉林 特约记者谌杰 记者张冠军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每到傍晚,全南县城厢镇寿梅路的林意莲就从家出发,来到滨江公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健身舞。
每月10日、20日,全南县大吉山镇田背村村民李学高总是早早来到村“文化庭院”,参加传统戏曲花鼓戏排练。
每逢周末,从四川到全南务工的张竞涛都会到文化广场转转,只要天气好,总能在这儿看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听免费讲座,看文艺演出……在全南,无论是居民、农民还是外来务工者,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如此多彩的文化生活,得益于该县近年来不遗余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人一元,满城飘书香
书架上摆放着各式书籍,书桌旁坐满了不同身份的读者……10月11日,当记者走进全南县图书馆阅览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学习景象。城厢镇寿梅路社区居民李丽梅高兴地说:“只要有空,我经常带着上小学的女儿来这里一起阅读,既有益孩子的成长,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去年,该县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对县图书馆进行了改扩建,并添置了书架、书桌椅、电脑等设备,使新老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达到了国家二级图书馆建馆面积标准,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和阅读环境。该县每年按人均1元的标准预算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人均购书经费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县进一步完善了电子阅览室和全南读书网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文化馆、新建青少年宫等文化基础设施,全县一半以上的县直单位建起了图书室,城区人均文体用地面积达0.9平方米。
与此同时,该县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该县就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通过县直单位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方式,已建成63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文化、政经、少儿、科技、综合等六大种类图书1500册以上,极大地满足了农民不同的文化需求,成为周边村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粮仓”。
另外,该县创办了《桃江源》报、《全南文艺》《全南社科》《全南调研》等刊物,举办农民艺术节、少年才艺大赛、青年赛诗会、全民读书节等大型赛事,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学习,全县掀起了以文会友、以赛促学、以赛增智的读书学习热潮。
一村一院,乡间文意浓
太阳落山后,全南县中寨乡罗坊村“文化庭院”便渐渐热闹起来:棋牌室里,老少对垒,捉对厮杀正酣;篮球场上,青年们龙腾虎跃,激烈的篮球对抗赛正在进行;庭院一角,戏迷们吹拉弹唱,不时传来悠扬的乐声……
为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该县按照“三室一厅”(阅览室、培训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多功能活动厅)标准,多方筹集资金,新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内活动室面积423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实现文化站点建设全覆盖。该县充分整合“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等资源,根据自然村庄的布局结构,以村(组)为单位,在每个村(组)“文化中心户”中选择居住宽敞、与邻里关系和睦且热心文化事业的家庭或祠堂等闲置房舍建成“文化庭院”,使之达到“两室一栏一廊一场一校一台”的标准,即综合文化室、图书阅览室、阅报栏、宣传文化长廊、健身活动场所、农民夜校和小戏台。
以“文化庭院”为载体,该县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对30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点对点”帮扶机制,聘请文化辅导员对乡镇文化干事、农村文艺能人进行辅导,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车马灯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在全南县各地均有流传,而以四灯二车一马为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则主要流传于南迳镇马古塘村等地。在该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老艺人谭春云召集周边9位村民组成车马灯业余剧团,利用“文化庭院”挖掘整理戏曲内容和形式,经常到全县各地表演,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像车马灯一样,该县花棍舞、香火龙和大锣大鼓等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全县涌现陂头镇瑶族村、南迳镇马古塘村等特色文化新村18个,组建秧歌队、舞狮队、腰鼓队、唢呐队等民间文艺团体20余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乡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周一会,润物细无声
9月29日晚,全南县政府礼堂座无虚席,掌声如潮,该县“诵经典、唱红歌、报党恩、迎国庆”文艺晚会在这里举行。晚会上,来自全县各界演员代表,以歌舞、小品、诗朗诵等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引起了场下上千观众的共鸣。
“像这样的文化活动,无论县城还是乡村,平均每周都有一次以上。今年以来,全南开展广场文艺演出30多场,每场吸引千余名群众观看。仅县剧团今年开展的‘送戏下乡’巡回演出就近百场。”该县文广局副局长、采茶剧团团长谭裕文介绍说。
全南县狠抓文艺创作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编排大批文艺节目。其中小品剧目《四老汉学法》《考察》《一张回单》参加了全市优秀剧目展演,采茶戏《上任之前》在全市现实题材戏剧展演活动中获奖;小戏《乡长,乡长》得到了中纪委的好评。
各种文化盛会的深入开展,为全南城乡吹进了一股和谐新风: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村镇、从公共场所到每个家庭,读书看报的多了,喝酒赌博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奋发进取的人多了,贪图享乐的人少了,全县上下呈现“人心向上,人气兴旺,经济提速,城市变样”的喜人景象。在2010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该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5.83%,在全省、全市排位分别由2006年的第89位、倒数第一位提升到全省第23位、全市第4位,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和“全市和谐平安建设先进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