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24日表示,银监会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缓释的重点举措就是,对此前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的禁令终于“松口”。今年以来,平台贷偿还债务一直似把高悬之剑,监管层新的决定虽然令商业银行和学界的人士大大的送了一口气,但延期显然不是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银监会“松口”
此前,不少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近两年,巨量新增信贷生成的不良贷款很可能在2013年前后集中爆发,其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攀升。
1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CEO组织峰会就表示,中国银行业需要审慎对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业务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以及民间融资活跃等问题。
而此次,周慕冰则明确提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具体的预防措施和下阶段的监管重点。他指出,凡是以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的平台贷款,应以合法的非公益性资产进行全额置换;凡是以政府承诺担保以及以无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抵押的平台贷款,应及时追加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整贷整还的存量平台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和平台客户协商贷款合同的修订和补充完善,做到项目建成投产之后,每半年偿还本金一次、利随本清,实现还款科学化,减轻集中还款压力。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确保在建项目收尾
根据各银行情况,初步预计,今年平台贷集中到期偿还的债务额达2万多亿元。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测算显示,若以目前平台贷款8万亿元左右估算,两年后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规模或超1万亿元。而另一方面,据了解,不少地方在建的城投项目,都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为继。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指出,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到回收期较长的公益或准公益性项目,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共计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已出现亏损。另外,还有许多项目是以公益性资产作为抵押,这些都存在风险。
对于在建项目贷款,周慕冰此番指出,一些地方在续建项目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规模庞大的新投资计划,产生了超常的信贷需求。银监会建议有关部门对国内在建项目进行筛选排队,制定“保、压、急、缓”项目名单,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原则,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确保信贷资金集中用于有限在建生产经营性项目的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实际上在上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4省市获得财政部批准,成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也是缓解资金压力和防范资金链断裂的措施之一。
各方松了一口气
针对银监会的最新表态,业内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今晨通过微博表示,平台贷款的关键约束是流动性风险,今明两年需要偿还的比重占到40%,而基础设施在起步运营阶段难以产生现金流。可以看出,他对于银监会延长平台贷还款期限或展期的决定持支持态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银监会转变监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与近日财政部下发的《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形成合力,一方面缓解商业银行因平台贷偿付集中到期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这类平台贷和平台债务将不可能被记为坏账,这也避免了地方政府逃坏账的可能。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认为,根据过去一年多的实践评估,鉴于目前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偿债方式,如果中央政府不出面,仅靠地方政府和银行自己解决是有困难的,而且有可能引致宏观经济的大波动,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一揽子综合性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案。
有银行业分析师就指出,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放松,增加的额度对小微企业有一定的帮助,但银行平台贷风险仅仅是暂时难以暴露,且存贷比的提高跟风险不存在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