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31日
3700亿慌张134家房企与32家银行的高压算术
钱紧,钱紧!
岁末将至,地产商的资金链更加紧绷。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对国内上市地产公司的统计显示,134家房企共有3700亿银行贷款,
其中保利一家独占1/8。
此次调查中,借款总额达到100亿以上的
上市地产公司有7家。
调控的缰绳勒住了脖子,嘶吼声一片。
姗姗来迟,却终于来了。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降价退房风暴,率先掀起这场风暴的是上海、北京和深圳等限购最严的一线城市。从2010年中央实施楼市调控以来,经过一年半多的时间,楼市终于在最近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无论是对于房地产商,还是银行机构,这都是个需要警惕的时刻,这个时刻更需要谨慎。
受到限购令、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信贷控制和提高利率等政策综合作用的影响,房地产市场逐渐显现出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双双下行的局面,而最初的降价选择却来自一些地产大鳄,诸如龙湖地产、中国海外、绿地集团和星河湾等。
这是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因为理财周报记者从最近一些地产企业发布的三季报中发现,多数地产大佬“不差钱”。差钱的,或许是那些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型房企。
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直言,楼市调控带来的最显著的后果是:房企的两极分化。“地产大佬是不差钱,即便房企融资再困难,知名房企总比中小房企好融资。然而它们选择降价,更多是从资金链上作出计划,降价是为了储备,以应对以后的资金需求。”
毫无疑问的是,大型房企的降价进一步加剧中小房企的资金链紧张状况和盈利能力,房企两级分化将会愈演愈烈。
这一次的“降价风波”,房企的融资情况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虽然今年多数房企避开银行多借助信托融资,然而大头的贷款仍来自银行。
本周,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统计了134家上市房企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情况,根据2011年中报,134家房企长期和短期借款总额达到3690.6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26.37亿元,增长率达到6.53%。
而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保利,中报显示,其长期和短期贷款总额达到528.7亿元,排名第一,比第二名万科高出了一倍多。通过观察发现,几家大型房企和银行的合作,发现四大行合作的多是知名房企,其中保利是拥有最多家合作银行的房企。
此外,“万科的口碑较好,所以大行也倾赖它们。”上述业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另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金融街主要开发商业写字楼,其合作贷款的银行较多的是北京银行、广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其中以北京当地的银行——北京银行贷款最多;而在深圳,以旅游地产为主的华侨城则选择外资行贷款较多,如南洋商业银行和恒生银行等。
无论是首屈一指的大型房地产商,还是中小型房地产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银行伙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资金通道。
然而,令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如果房价继续下跌,那么放贷给这些资金紧张的地产商们的银行,将能承受住多大的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