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高博 操秀英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白诚很失望。“我手头有很好的剧本,如果两三年前启动,现在我的公司或许产值过亿了。”在第六届北京文博会展览上看到白诚时,他穿着一件灰绿色的旧夹克,衣服的左胸前还有一道口子。
“银行不会给我们贷款。”这位电影制片人叹口气,“前几年就有各种政策说要扶持文化企业,这次中央开会又提到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看上去黄金时代来了,事实上我们有种无力感。”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引起了全社会对文化业的关注。文化部官员在文博会上介绍说,中国的文化业近几年增速惊人——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在几个发达省区,文化业占GDP比超过5%,成为支柱产业。
但谁也不否认,繁荣背后是创意的荒芜。如同《华盛顿邮报》近期一篇评论所说:“除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原创和有新意的,今天的中国文化以对西方商业成功者的粗糙模仿和缺乏艺术趣味的作品为人所知。”
创意的缺乏,是正举办的北京文博会的一大话题。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很多,但都是文化制造业,比如笔和纸这样的产品。”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金元浦教授说,“伦敦研究院有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在整体文化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中,原创力的部分只占2.5%,和西方国家有巨大的差距。”
在文博会论坛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的陈少峰教授也有同样观点:“玩具、印刷、数字娱乐设备、工艺美术品等,文化含量不够高,这样一种制造业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业大概占到70%。”他认为这个数字在30%才是合理的。
陈少峰介绍说,文化业分为内容、传媒平台和衍生产品制造三部分。内容是产业链最上游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最弱的部分。
“国外有个词叫‘内容为王’,在中国基本上是‘平台为王’。”陈少峰说,“制作内容的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做平台和传媒的是比较有钱的企业。有钱的人不做内容,这使我们的内容产业面临致命的威胁。”
陈少峰介绍说,由于中国内容产业基本上都是小制作,产品缺乏品牌和延续性,无法做到很高的水平。
中国许多评论者倾向于用好莱坞数字动画电影来做比较。陈少峰也认为,这类电影代表了目前最高级的文化创意产业。诸如前段时间大热的《功夫熊猫》系列,中国业界无法望其项背。
“我们根本达不到人家的观赏性,艺术表现和技术表现都不够好。”陈少峰说,“真正有艺术性,通过多媒体来表现的大片,是要花大钱的。而中国电影商业片最大投入也就是好莱坞的十分之一。”
白诚说,他手头有几个非常不错的剧本,地方政府曾愿意出资1000多万,前提是项目先启动,但他筹不到启动资金。而银行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服务,在白诚看来,只有华谊这样的大公司才能享受到。融资是很多和白诚一样的电影人最大的难题。
“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就走投无路了。”白诚说,“科技型的企业有专利可以抵押,但我们的无形资产只有手头的剧本,我拍着胸脯说这剧本能挣钱,银行不认,有什么办法?”
“文化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他们的规模小,抵押担保品不足。”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小企业信贷部副总经理王晖在11日举行的全国创意产业高端研讨会上说,银行想识别其中风险是困难的。
北京海淀区一家动漫公司告诉记者,他们在制作一部电影的5年中,只能依靠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支持。
洛可可——一家成功的设计公司也认为,资金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不同的风险投资者接触,但都没谈成合作。“他们认为,和连锁店比起来,投资我们的风险更大。”洛可可的一位负责人说。
“目前来看,我们这种小企业只有和大公司合作,拿其中很小一部分利润。”白诚说。
“有创意的人的回报比较低,有钱的人回报比较高,这就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陈少峰认为,创意行业的很多老板并不懂行业规律,大多数人都是在做项目而不是在做企业。
“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很好地创新,需要具备几点,”本次文博会上,来自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卓越中心的创新学者西蒙·卡普兰在演讲中说,“需要一定的理解力,知道自己的定位;找到相关的信息;要提出明确的措施;招募合适的人才。”
而中国的有钱人很少把自己定位成企业家,也没有耐心考虑专业问题,他们一有机会,就把资金转到能赚快钱的陌生行业。另一方面,懂行又执着的人,相对国外同行,得到的支持少很多。这几乎是中国所有行业发展的弊病。而在最需要创意的行业里,这一矛盾最明显。“行为短期化,让我们在内容产业链上面临很大的危机。”陈少峰说,“企业没有钱去招最优秀的人才。”
“中国这么大的电影市场,每年只能制作出几部被大家熟知的电影,这是不正常的。”白诚说,“有钱人垄断了行业,有才华的人只能成为文化打工仔,而不是创意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