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本报大余讯(记者鄢朝晖 通讯员彭承礼)初冬时节,地处赣粤通衢的大余县处处呈现火热的建设场面。规划面积近万亩的新城工业小区建设强力推进,项目落地捷报频传;大余(深圳)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成功揽金16亿元,150名高品位的商界精英相继赴大余观光考察;隆鑫泰钨业硬质合金、正源新材料、东宏旅游工艺品、润泽药业生物制药、悦安超细合金粉末、众能光电等一个个品质优、品牌靓的工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曾经创造过钨业辉煌、近年来工业发展一度滞后的大余县,通过建平台、引项目、聚产业、创特色,新型工业扬优成势,集群崛起。
工业经济发展要实现“快跑”和“赶超”,不能靠拼优惠政策、搞同质竞争,而是要立足实际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基于这种思路,大余县依托丰富的矿产、农产品和人力资源,坚持走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路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加速现有优势企业和产业裂变,着力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该县立足县情,把钨及有色金属、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旅游工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推行县领导、责任单位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在土地、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针对性地通过产业招商推动产业聚集,引进大项目、扶持大产业,让本土特色产业迅速做大做强。一批批广东、香港等地客商纷纷来大余创业,迅速拉开了新世纪工业小区、新华工业小区、新城工业小区“一园三区”产业发展框架,吸纳全县九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在园区落户,实现了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占全县工业总量的90%以上。
在工业“半径”逐渐拉长的过程中,大余县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的产业大盘整中,精心组织实施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旅游工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行倾斜式优惠、针对性扶持政策,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挖掘发展潜力,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型、关联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发展。该县将旅游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精心培育,先后引进南安板鸭厂投资1.2亿元开发200万只板鸭生产线、东宏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年产6万件有色金属旅游工艺品项目,并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协助旅游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开发一系列附加值高的新型旅游商品,形成了锡制旅游工艺品、钨金工艺品、板鸭腊味、客家风味食品等四大系列旅游产品,从事旅游商品生产、销售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000家。
目前,大余工业经济的质和量都大步向“工业强县”挺进,今年1至10月,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51亿元,增长88.2%;财政总收入5.3亿元,增长15.8%;地方规模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