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曹慧敏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9日
资料图:截止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七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对于人民币的持续走跌,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连跌并非中国独立现象,近期新兴市场货币已“集体”遭遇贬值。
中新网12月9日电 (金融频道 曹慧敏)综合报道,截止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七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对于人民币的持续走跌,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连跌并非中国独立现象,近期新兴市场货币已“集体”遭遇贬值。但若持续贬值时间过长,则对中国不利,将打压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过,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态势增强,或将为中国汇改创造契机。
连跌并非“独立”现象
或是中国降息前兆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319元,较前一交易日上升23个基点。按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计算,8日早盘期间,人民币即期汇价再度触及6.3636的跌停位置,为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触及跌停水平。
对于人民币即期汇率连触“跌停”,不少分析认为,人民币走弱并非中国独立现象。
“其实并非只有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近期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出现贬值,一些国家货币贬值幅度达15%,人民币贬值的幅度是最小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近期,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泰铢、印尼盾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均逆转了此前升势。其中,印度卢比兑美元已经下跌16%,俄罗斯卢布下跌幅度超过15%,印尼盾也降至约两个月以来的最低位,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同样双双触及六周低位。
据印度央行的数据显示,在过去4个月里,印度卢比累计已贬值了16%,卢比对美元最低曾下探到52.73附近,而去年此时该汇率还在45.09左右。
如何应对货币贬值?对此,印度央行已采取包括提高非居民本外币存款利率和外部商业借款利率上限等措施,抑制卢比贬值。
而人民币近期的持续贬值,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对未来我国央行降息动作的提前反应。从汇率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加息往往会促使本币升值,资本流入,而降息往往会促使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因此,近期人民币相对美元连续贬值或许就是对未来央行将采取降息动作的提前反应。
而与此同时,12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4.25%。而作为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决议,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全球经济动向的“风向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