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 作者:刘念海 刘海锋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赣州加速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宋城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继续着力打造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文化中心城市。
一个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在鞭炮声中落成;一场场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演出在喝彩声中展开……如今的赣州城乡大地,文体娱乐设施已覆盖城乡,文体娱乐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惠。
一场场群众文化表演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为今年6月在赣州市黄金广场举行的民俗文化表演。(资料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起来
2011年2月,赣州市起草编制《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措施;5月,《2011-2020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出台,规划显示,将对博览文化、艺术文化、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层级清晰、中心突出、网点众多、功能齐全”的赣州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今年6月1日,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赣州市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名单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
目前,赣州市已基本实现了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引领,以影剧院、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群众性文体活动火起来
书香绕梁:2011年4月23日,赣州市正式启动了首届“读好书”活动,开展了书目推介、研讨征文、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了社会公众的阅读兴趣,促使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氛围。11月,赣州市开展了第三届全民读书月暨第八届读者节活动。本届读书月活动是以“红色赣州 书香家园”为主题,以全民读书、全民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文化节庆活动,体现了关注民生、贴近生活、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的精神内涵。
博物致知: 5月20日,赣州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办博物馆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加以确认。近期,赣州自然博物馆展厅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将成为集标本收藏、科普教育、旅游服务、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
群艺纷呈:3月25日,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启动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作为全省地市级文化馆中唯一免费开放试点单位,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了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影视新域:今年,赣州银河欢乐影城与赣州中影国际影城相继开业,为赣州市民提供了3D电影等更多优质服务项目,市民可同步欣赏到国内外大片,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对电影文化的消费和需求。
健体延年: 8月初,赣州市开展了“全民健身日”活动,活动包括象棋大赛、武术展示赛以及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活动等。9月,赣州奥林匹克广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10月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更加舒适、设施更加完善的健身休闲场所。10月8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幸福之光”火炬传递活动在瑞金市举行,20名火炬手顺利完成了总长4公里的传递之路,共和国体育圣火溯源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社区群众乐起来
2011年,赣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沉,进一步延伸至基层。“三送”干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帮扶共建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三送”干部们充分利用古祠堂、旧礼堂等场所,建设“文化超市”、小戏台、“农村博物馆”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起来,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
这一年,赣州市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目前市中心城区正在举办“众人唱红歌”活动,该活动成为了社区群众的“全民卡拉OK”,参赛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只有3岁半,许多居民全家总动员——父母上阵、儿女伴舞,反响热烈。
目前,赣州市共建立了33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争取了84万元专项资金,对章贡区、赣县的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备购置进行补助。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了农村文化站室的建设问题,争取扶持资金5405万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共有178个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中,在今年年底可以实现乡乡都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
后记
幸福赣州,文化家园。2011年,赣州市城乡基层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展示着赣州即将步入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蓝图。“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把创新作为赣州文化改革发展主旋律、最强音,定能铸造赣州最根本、最持久的文化竞争力。丰收的喜悦与希望的憧憬交织在一起, 明年的赣州必将以更多的硕果来展示新的魅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