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吴迪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7日
这是我市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全面提速的一年,注定将在我市又好又快发展史上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2011年,众多的大事、喜事成为我们这一年最难忘的记忆。
这一年,我市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预计1330亿元,增长12.5%,多项重要指标再创历史新纪录。全市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增长40.5%,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省首位;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额之高、大项目之多、产业项目占比之大均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80%;出口总额增长、农业生产均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创2005年以来新高,达到12%……
这一年,我市实现了经济工作六个历史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28%;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5924套,比省下达任务数翻了近一番;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增长90%;中心城区人口突破80万,达到81.89万人;赣州黄金机场进出港人数突破50万人次,达到51.5万人次;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60亿元和1040亿元,贷款增幅位居全省和周边市第一……
这一年,我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相继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市纪委,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我市全面完成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我市成功举行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外交官暨国内外友好人士联谊会、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让赣州和赣南脐橙走向世界……
这一年,我市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观众超10万人次,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我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关键词:苏区精神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
赣州是“红都”,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苏区精神的红色活力。
要把苏区精神转化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动力。一年来,我市全力推动编制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充分利用赣州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域这一特殊优势,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启动和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央提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组织开展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统研究。在相关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支持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列为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摆上了“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位置;全市有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计划,有8个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的推进,给赣州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活动,是我市贯彻苏区精神,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点睛一笔。2010年开展“三送”活动以来,各级党员干部“自带干粮”,进村到户入企,与农民、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克服一切困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目前,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万多件,为群众、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0万多件。“三送”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水平,融洽干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