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朱俊兴 刘燕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7日
2011年,赣州市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努力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0亿元,增长12.5%。经济发展的亮点突出表现为 “六个创新高”、“六个历史性突破”、“六个重大进展”。
高端产业的发展凸显了赣州的竞争优势。记者何敏 摄
实现“六个创新高”
●关键词:财政总收入 重点工程项目 工业经济效益 出口总额 农业生产 农民人均纯收入
亮点一: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增长40.5%,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省首位,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其中税收收入的比重达8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0.1亿元,增长39.3%。
亮点二: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额之高、大项目之多、产业项目占比之大均创历史新高。155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预计完成投资495亿元,比上年多115亿元。
亮点三: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1750亿元、200亿元,分别增长52%和90%。
亮点四:出口总额增长创历史新高。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68%。
亮点五: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278万吨;出栏生猪570万头;脐橙面积达到181万亩,产量达140万吨。
亮点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创2005年以来新高,达到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000元,增长13%。
●延伸阅读:
一年来,我市着力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全市开工建设的155个市级重点工程预计可完成投资495亿元,5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中心城区在建城建项目86个,完成投资79.4亿元,特大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加速增长,2011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达到1750亿元和200亿元,分别增长52%、90%;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80%;工业用电量64.6亿千瓦时,增长1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2%。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加速提升。六大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壮大。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赣南脐橙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建设高产油茶林19.19万亩,桂花苗木产业基地5.42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33.82万亩,蔬菜基地2.6万亩。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合作社446家。完成2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1.57万亩。
收获“六个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保障性住房建设 稀土和钨 中心城区人口 机场进出港人数
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
亮点一: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28%。
亮点二: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5924套,比省下达任务数翻了近一番。
亮点三: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增长90%。
亮点四:中心城区人口突破80万,达到81.89万人。
亮点五:赣州黄金机场进出港人数突破50万人次,达到51.5万人次。
亮点六: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60亿元和1040亿元。
●延伸阅读: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化,稀土等资源整治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源聚合与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同比增加20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铜铝有色金属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35亿元、215亿元。
一年来,我市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富民惠民实事。坚持倾斜财力、倾斜政策、倾斜资源,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期盼的问题。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54.4%,民生支出增幅高出财政支出增幅11.4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入达61.5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7%。整合200亿元办100件实事基本完成,财政性投入169.59亿元,其中,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5924套,比省下达任务数翻了近一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7.43亿元,发放规模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设立红十字博爱基金;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从85周岁扩大到80周岁以上;在中心城区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全面实施整治“百街小巷”工程,投入3870万元购置了105辆大容量新型公交车,市容市貌和市民出行条件明显改观。全市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11年CPI全年上涨4.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7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取得“六个重大进展”
●关键词: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 争资争项工作
工业园区发展 融资发债 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亮点一: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支持取得重大进展,历史性地启动了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推动。同时,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范围。
亮点二: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总值过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达到4个和3个;超过2/3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县县财政总收入过3亿元。
亮点三:争资争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争取中央和省投资28.26亿元,安排各类项目688个。鹰梅铁路、昌吉赣客专、赣井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
亮点四:工业园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过100亿元的园区达到8个。
亮点五:融资发债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发行“2011年赣州城建债”20亿元,新一期22亿元赣州城投债和20亿元发投企业债申请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
亮点六: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厦门九天集团已入驻储潭试验区并启动了开发工作。
●延伸阅读:
一年来,我市全力推动编制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充分利用赣州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域这一特殊优势,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启动和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成功举办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央提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组织开展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统研究,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支持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列为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市有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计划,有8个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余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县,争取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国家新农保试点等。
一年来,我市有效破解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千方百计破解发展中用地、资金、电力等瓶颈制约,增强生产要素保障,充分释放发展能量。全市上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5.3万亩,其中争取省级用地计划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达1.7万亩,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国有土地拆迁面积4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2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311万平方米。拓宽融资渠道,成功发行20亿元城建债券,新一期22亿元城投债券和20亿元发投企业债券正在审核中,筹备发行“赣州有色”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立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组建赣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国家银监会批复;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扶持企业上市,7家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赣州电网和电源点建设的大力支持,增加赣州用电负荷指标14万千瓦,投资15亿元完成赣州城乡电网建设,500千伏赣州南输变电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