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1日
当“美债”“欧债”一系列债务危机在过去一年成为社会“热词”之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将在2012年迎来今后几年的偿债高峰。如果说政府怎么还钱、怎么借钱与怎么花钱成为百姓关心的热点,那么如何疏堵结合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则成为地方政府今年的一大任务。
今年将迎来四年内偿债高峰
伴随着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各地财政收入高增长依旧,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首个“洪峰”安然通过了2011年。而在今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与其他相关债务三类共计1.84万亿元的债务,已让2012年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偿债最为关键的一年。
2011年6月,审计署公布了迄今为止对于地方债务问题解答最为详细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在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中,从偿债年度看,除去2011年,2012年到期须偿还的占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
“三年前借钱度过金融危机,三年后各类举债主体都到了还钱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事实上,从2008年四季度中国政府即开始大幅降息并增加新增贷款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这使得三年后的2011年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偿债的第一个高峰,而在2009年,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开始成为举债主体。
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分别举借4.97万亿元和2.5万亿元,占地方政府总债务的近七成。
超过6000个融资平台公司由于举债规模大、隐形风险高、偿债能力不一,在近两年来一再成为社会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即便如此,在最近一两年内,监管部门对其风险的严格管理保证了“洪峰”安然通过。
虽然地方政府财政增收压力和偿债压力都在不断增大,但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依然向好的情况下,很多业内人士依然乐观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未来可以尝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进行特殊处理,然后通过经济增长来消化它,就肯定会有政策办法的。”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认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