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专题栏目>> 金融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 正文内容

历史使命的薪火传承
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纪实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这是一件全省人民尤其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好事、喜事——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这是一个着眼全局、着力构建全省多极支撑和多元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省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聆听来自历史的声音,从“南门北港”和“赣南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路线图,到京九铁路驶向满目苍翠的南赣大地,再到“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从“山江湖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赣江等“五河”源头的治理保护……历届省委、省政府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

  聆听来自历史的声音,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苏区振兴发展目标,到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安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无不凝聚着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汗水。

    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穿越时空的薪火传承。

    从历史新起点出发,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提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战略构想

    由于巨大的战争创伤,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

    加快推进苏区的振兴发展,是无数革命先烈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夙愿,是几代苏区人民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项项科学决策,一个个重大部署,见证了历届省委、省政府为加快革命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发展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付出的不懈努力——

    1983年10月,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门户开放、互利互惠、甚至让利”的指导思想,重点打造赣州、九江“南门北港”格局。1987年,我省启动建设“赣南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大刀阔斧在更大规模、更广地域打破行政分割,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1996年,纵贯赣南大地的京九铁路通车,许多偏远山乡的人们连夜赶来看火车。京九大动脉,为加快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基础。

    “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贫。”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工程”,随后又同步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直接带动老区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五河”及一、二级支流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纳入规划内容,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60多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社会民生等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加快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2007年12月11日至13日,刚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就深入吉安、赣州调研,并着重指出,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扬苏区光荣传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积极向国家请求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同年11月,我省根据中央关于支持、扶助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在对赣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贫困状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长鹿心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响亮提出,大力推进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支持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列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重点解决的9个重大问题之一,摆在“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重要位置。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决策,每一步都凝聚着省委、省政府的深情与厚爱 

    东风吹开花千树。

    当年“赣江风雪迷漫处”的战场,如今又迎来了一次跨越式大发展的“春天”。在《若干意见》出台的背后,无不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的浓浓情怀——

    “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尤其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让老区人民同全省、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对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最好的回报。”省委书记苏荣在赣州调研时深情地说。

    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不会忘记: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苏荣书记先后13次深入赣州调研,帮助赣州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晰努力方向,解决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鹿心社省长短短1年时间内,就先后5次到赣州考察调研,帮助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计……

    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不会忘记:

    从调研、起草,到制定,再到最终出台……一路走来,省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若干意见》的内容,反复汇报争取、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若干意见》的出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省委、省政府始终大力支持、高位推动——

    2011年1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恳请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的请示》,国务院随即批转国家发改委研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由此正式进入国家决策层面;

    3月,全国“两会”期间,省领导走访国家发改委,请求国家加快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获得积极肯定;

    11月,省委、省政府把苏区振兴作为一号工程来推动,成立了由省发改委等25个成员单位参加的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振兴发展工作。

    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专家学者、普通群众广泛参与——

    2011年6月13日,赣闽粤三省发改委联合向全国招标中央苏区振兴十大课题研究单位,重点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全国区域中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开放合作、扶贫开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我省还组织有关设区市和省直部门开展政策措施研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集思广益,汇集众智。2012年初,我省在省内门户网站上就振兴发展中央苏区十大问题向广大网民问计,有效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前夕,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作为加快江西崛起的首要任务,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崛起,就没有江西的崛起。

    今年4月13日下午,全国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兴国县江背镇蜿蜒陡峭的山路上,走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苏荣来到江背镇水沟小学和长山村华阳贫困点,看望乡亲们,实地了解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山区孩子上学和危旧房改造等情况,听取他们的愿望,与村民们共商脱贫致富的路子。

    “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要像当年老区人民支持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立那样,满腔热情地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财税优惠、民生帮扶等方面给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重点倾斜——

    从2012年起,我省大力实施 “四个一”的组合式扶贫攻坚战——每个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连续10年,对原中央苏区和特困连片地区涉及的38个县市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并力争2至3年就有较大起色。

    近年来,南赣大地面貌日新:2009年以来,赣瑞,鹰瑞、赣州绕城、瑞寻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十一五”期间,是赣州基础设施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市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制度全覆盖;累计有53万城镇居民、136万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在吉安,2009年底,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工程建成,成为我省电网最大火力发电厂之一。“十一五”期间,吉井、泰井、武吉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红板电子、博硕科技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各项社会事业迈入崭新阶段。

    在抚州,今年3月,一条接通闽东南三角区新的大动脉——向(塘)莆(田)铁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抚州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绿色生态抚州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率5年内提高了近11个百分点。

    …………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随着《若干意见》的出台和深入实施,行进在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道路上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以前所未有的雄心与壮志,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有关专家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建设的新路子,加快革命老区的振兴,不仅对当地的发展,而且对江西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李冬明 实习生 王 涛)

分享: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