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发挥赣南苏区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
作者 |
廖振荣 (工商银行赣州分行) |
调研背景 |
近年来,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成就巨大,但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笔者就如何利用和发挥赣南苏区资源优势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作一些浅显的思考。 |
调研时间 |
2012年11月 |
![]() |
从需求结构上表现为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从产业结构上表现为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城乡和区域结构上表现为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从要素投入结构上表现为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二)从赣州来看,除存在上述带有共性的问题外,笔者主要从最具赣南优势资源的产业来分析,如以钨、稀土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脐橙、柑橘为主的赣南果业产业,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底蕴的旅游产业。 1、以钨、稀土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方面。 虽然赣州的钨、稀土储量丰富,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 一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近几年一些企业状况有所改观,但总体上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做精,整体产业缺乏影响力和带动力,没有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精深加工。 二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加工度不足,没有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联系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这对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非常不利。 三是生产集中度比较低。赣州钨稀土产业虽然有几个骨干企业,但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需求增长和利益驱动,初级冶炼加工存在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造成一定能力闲置和资源浪费。 四是环保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赣州钨稀土企业上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因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有效治理,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稀土矿中含有的其他有价元素如铌、钍等也未能回收开发,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是应用在传统领域中,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中还不到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形成污染。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