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7日
金融危机下,我省外贸企业订单出现萎缩,有的企业有了订单也不敢接。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政策性保险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用者寥寥——
□本报记者 李播
近日,一宗保险赔偿案在我省外贸企业中产生不小的震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赔付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的损失,赔款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15亿元。此项目为在非洲某国承建的大型电站项目,项目金额超过4亿美元。该项目进入还款期以后,境外业主受金融危机影响,还款出现拖欠。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及时到位,转移了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走出去”信心倍增,经营更加稳健。
对此,我省一外贸企业的负责人慨叹,政策性保险无异于下了一场及时雨。
出口企业“保护伞”
信用保险16亿美元
据中国信保哈尔滨营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性保险大致具有规避风险、融资便利、开拓新市场和稳定老市场的功能。比如针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政策性保险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稳定经营。帮助大企业管理应收账款,通过应收账款买断等方式进行财务规划,改善财务报表等。以哈电为例,哈电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哈电共投保10个中长期信用保险项目,涉及多个高风险国家。非洲市场是该公司的传统优势市场,在中国信保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出口非洲某国项目得到了圆满完成。哈电骄人业绩的取得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截至目前,中国信保为该公司已承建的融资项目提供的各类信用保险金额累计已达16亿多美元,同时该公司正在为其他融资项目办理投保手续,累计申请保险金额约40多亿美元。
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政策性保险可以起到保障的作用,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需要。中国信保为中小企业推出的产品就根据其特点采用流水化操作,手续简便,保费较低。由于政策性保险与银行合作,保单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无须抵押的贸易融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获得银行贷款难,而通过政策性保险,就很容易获得融资需求,我省东宁、绥芬河、同江、密山等地的多家中小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获得融资。在维持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方面,政策性保险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危机以来,我省外贸企业有的订单减少,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如我省有一家企业曾经出口额在3000多万美元,只有美国一家客户,如今拿不到美国的订单,企业生产萎缩得厉害,需要开拓新的市场。而开拓新的市场就面临风险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有订单不敢接,因为我省大多数企业都采取较为保守和单一的结算方式,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出口企业的老客户面临销售减缓、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改变预付款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代之以托收或赊销的付款方式,还有一些客户提出延长信用期限的要求。我省企业往往出于风险考虑和资金压力,拒绝客户要求,放弃订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政策性保险介入,企业既可以免除对收汇风险的担忧,又可以借此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也就敢于接订单,保住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这样企业也会为自己赢得新机遇。
保险“金山待挖”
虽然说,政策性保险无异于是外贸企业的“保护伞”,但是纵观我省,外贸企业利用政策保险却不尽人意。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约有外贸企业五六千家,但目前只有31家企业投保了政策性保险,保险利用率低于其他省份。虽然今年1~7月份我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我省的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1%已上升到7.8%,发展速度很快,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外贸的发展。
那么,为何我省外贸企业利用政策性保险比较少?中国信保哈尔滨营业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些企业对政策性保险认识上还有误区,一直把它当作商业性保险来看待。再有对保费的认识,也比较偏颇。由于我省的外贸企业利润相对微薄,所以企业在拿保费的时候都认为,保费吃掉了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其实这样想未免有些缺乏开放的眼光,假设一个企业如果遇到100万美元的订单,利润约在10万美元左右,但风险很大,如果没有政策性保险作保障,企业很可能经过一番论证,就不接了,这样可能就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但是如果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也就约支付5000美元的保费,就可完全放下心来接受订单,获得9.5万美元的新增收益,哪个更划算不是很明显吗?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