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保险资金投资楼市比投资股市好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9日

  经济人之周俊生专栏

  新修订的《保险法》已经从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其中第106条第三款规定,保险资金的运用可以“投资不动产”,业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房地产市场了。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保险业以后,这项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方面,一直受着比较严格的限制,特别是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保费收入而开拓的投资连结险,由于投资渠道狭窄,收益并不理想,在险种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时候,往往会发生一系列问题。因此,积极而谨慎地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一直是近年来保险业监管部门的努力方向。对于保险资金来说,一方面要扩大投资渠道,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投资资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与股票市场相比,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最近一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大中城市的房价普遍迅速攀升,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舆论对此的抨击也很猛烈。我国房地产市场飙涨的成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一些因炒作而出现的不合理因素,但如果我们用市场的观点来考察,就应该承认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基本上是符合市场原则的。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性“城市化”浪潮的兴起,原来的非城市人口向城市流动、集中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这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对楼市的价格走势无疑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保险资金开闸投资楼市,其效果将好于投资股市。上世纪90年代末,在证券投资基金面世的时候,市场管理当局允准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参股基金,并可在交易市场上购买基金份额,随后,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也得到有条件的放开。但是,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由于股市的动荡十分剧烈,并不很符合资金安全性的要求。保险资金的投资通常都是长期投资,不适宜频繁进出,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对社会、经济的长期观察,准确地估计到若干年后房地产市场的大致情况,却无法准确地估计到若干年后的股市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预测的这种不准确性尤为明显。保险资金的来源大部分是长达一二十年的保费收入,比较适用于时间长、收益稳定的大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因而房地产是一个较理想的投资渠道。

  就目前来说,尽管中国股市的交易市场比较低迷,似乎正处于一个投资“潜伏”的良机,但是由于发行市场退不下来的“高烧”,特别是在近期筹建创业板的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大跃进态势,这对未来的中国股市无疑将发生深刻而难以预测的影响。股市与楼市有一个本质的不同,股票并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不是像楼市那样表现为刚性,而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变量。现在我们往往把在沪深两地交易所开户的数量当做股市需求的数据,其实这是不符合常识的,因为一个人开了户不等于他必须买卖股票,今天买卖积极的人不等于明天仍然买卖积极。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股市的资金供给是有限的,但它的股票供给却是源源不断的,而且这种供给在政策鼓励之下,可以轻易地突破法律的底线,比如近期发行的一些央企大盘股,在每股净资产不足1元的情况下都可以发股(这样的公司即使已经上市,依法也应该摘牌退市),给股市孕育了极大的投资风险。对于以厌恶风险为特征的保险资金来说,这种股市投资无疑是不合适的。最近传出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创业板企业发行中,保险公司对其采取的就是退避三舍的态度。

  当然,对于保险资金获准可投资不动产,我们还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去年我国保险业总投资额达到223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国际市场通行的惯例保守估计,即15%的保险资金投入到楼市,那就将有3345亿元人民币流入楼市,这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产生不小的压力。目前实施的新《保险法》在这方面只是制定了原则性的条款,有关方面必须抓紧制订实施细则,并辅之以有效的监管措施,使保险资金进入楼市以后,能够成为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股有生力量。

分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