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金融宏观调控:增强前瞻性和灵活性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两会”已经结束,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按部就班地展开实施。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对宏观调控、监管体制以及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作出了具体部署,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服务的宗旨更为明确。

    与前两年着力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比,今年我国金融体系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已经不同,经济稳步增长的势头确立,但是形势仍然极其复杂,经济运行中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两难”问题的增多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的宏观调控任务和金融政策目标时,以及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中,无不体现出金融政策增强前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和结构调整服务

    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居功至伟,去年我国GDP实现10.3%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稳步增长的势头已经确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完成了使命。政府工作报告前瞻性地提出,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基于通胀压力不断显现的现实。当前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通胀压力和物价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最大隐忧,因此今年的宏观调控把控制物价上涨作为首要目标。“物价上涨与流动性过剩密不可分,今年货币供应增速目标的回调有助于控制物价上升。”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个中间状态,它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

    “两会”在部署今年的金融工作时,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把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第一次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对于这一崭新的提法,金融界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议。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指出,将审慎监管纳入宏观调控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将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合,形成新型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尽管未对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但是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警示,凸显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完善金融调控机制,需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

    多位金融界代表委员指出,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的是防止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防范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信贷科学合理投放。阎庆民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继续严格督促商业银行以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流动性、杠杆率等审慎监管指标为底线,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觉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

    优化信贷结构:有保有压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必然产生一个议题,就是信贷规模适当收紧,要使信贷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必须优化信贷结构,有保有压。对谁保?对谁压?不管是来自金融界的代表委员,还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两会”期间都进行了充分讨论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人行哈尔滨中支行长周逢民认为,金融机构要合理满足产业项目建设的信贷资金需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行业要加大投入,使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在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稳定物价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上,使信贷投放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代表委员们表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仍然在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它们的腾飞发展,不仅需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改善贷款和融资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小企业直接融资。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创新型成长性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

    而“三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担保难、贷款难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信贷政策上必须给予大力倾斜。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样需要信贷支持和呵护。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