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1年10月份CPI和PPI数据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2021年10月份CPI有所上涨 PPI涨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1年10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1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有所上涨

 

10月份,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CPI有所上涨。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主要是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全月平均仍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水产品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2.3%和2.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服务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4.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5.9%;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18.6%、14.3%和9.3%。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8%,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服务价格上涨1.4%,涨幅与上月相同。

 

据测算,在10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二、PPI涨幅扩大

 

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

 

从环比看,P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涨幅扩大1.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持平转为上涨0.1%。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开采业价格上涨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6.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价格上涨5.8%,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3.5%,上述4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6个百分点。煤炭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较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0.1%,煤炭加工业价格上涨12.8%,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4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6.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5%,上述3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81个百分点。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8.9%。

 

从同比看,PPI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扩大28.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涨幅在12.0%—59.7%之间,扩大3.2—16.1个百分点。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据测算,在10月份13.5%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11.7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