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6日
鞍钢和本钢重组之所以停滞不前,26万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去留是最大问题(腾讯财经配图)
文 潘强
鞍本钢铁挂牌已六年,厂办大集体人员去留一直成为重组的大障碍,从厂办大集体入手,是重组的关键,但仍需要时间。
“鞍本重组是最应该做的事情”,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谈到鞍钢重组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时表示。近日,国资委任命副主任任宁为鞍钢、本钢重组推进小组组长,重新启动鞍钢和本钢的重组工作。这离鞍本钢铁集团挂牌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年。
一位钢铁行业人士认为,鞍钢和本钢重组之所以停滞不前,26万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去留是最大问题,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
26万人去留
刘建国(微博)(化名)今年55岁,6年前从鞍钢下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企业内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如今生活艰难。
“一开始退下来的时候,每月还有几百块钱可以领,但是从2008年开始,原来的厂子彻底倒闭了,经理也不见了踪影,什么钱也领不到。” 老刘说。
老刘是一名下乡知青,1982年回城后,由于没有学历和技术专长,被安置到鞍钢附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性质的生活服务单位工作。
“其实当年企业也有过一段好日子。”老刘回忆那段幸福的时光时颇为感慨。“刚开始到企业时,厂(指鞍钢)里面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如提供闲置的工作场地,而且使电用煤气都不要钱,我们直接服务于厂里面,好像我们就是厂里面的一个车间,我们都是一家人。”
事实上,鞍钢厂办集体企业从组建之日起,就对鞍钢系统的主办厂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按照当时“服务鞍钢”的建厂方针,鞍钢既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办单位,又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要市场。
“从1993年开始,厂里面实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改革后,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们作为辅业从主体中剥离出来,当时我们感觉身份好像低人一等。业务也不像以前那样,虽然厂里仍然支持我们,但开始要订立合同,价格、数量也斤斤计较起来。”
老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在厂里面工作,身份是国企员工,女儿开始也像老刘一样在厂办大集体工作,上班没几天,也就下岗了,如今只好做个体生意。
对于鞍钢、本钢重组,老刘坦言:“我们原来的企业找不到了,我们只好找鞍钢,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当年我们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像老刘这样具有厂办大集体职工身份的人,鞍钢多达16万人,是钢铁主业在岗职工的四倍。鞍山是典型的“以钢立市”的城市,鞍钢有自己的牛奶厂、供暖厂等。即使在钢铁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为保证鞍山市民正常生活,哪怕一根钢材都卖不出去,鞍钢也不能停产。
而本钢也有大集体企业职工近5万人,已下岗职工有4万人,资产达25亿元,对银行负债就有24亿元。此外,这些大集体企业还欠缴各类保险费近4亿元、各种内债6亿多元、其他外债近7亿元。
鞍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算了一笔账,加上本钢重组的北台钢铁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将达到约26万人。如果这26万人的安置包袱都让企业背着,一年每人1万元就是26亿元,每人5000元就是13个亿,无论如何这都是个巨大的包袱。
作为国企改革体制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虽然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批准在东北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改革试点,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安置一直是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难题,职工安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职工的补偿,二是职工的社会保障,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
以鞍钢为例,职工的补偿问题非常突出,补偿标准也很难确定。更棘手的是,由于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个人技能单一,因此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要比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更加困难。
国资委主任王勇直言,我国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历史遗留债务、人员安置等包袱沉重。
谁来替鞍本大集体职工安置埋单已成为鞍钢和本钢重组最棘手的问题,也决定了重组的走向和完成时间,这也是导致鞍本钢铁集团空挂六年牌子的最根本原因。
空挂六年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规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2005年8月16日,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鞍本钢铁集团,并在沈阳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国内最早的重组事件,看似一桩美满的婚姻。
鞍本钢铁集团挂牌的同时成立了鞍本重组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作为双方重组的协商机构。这一委员会6人中有4人来自鞍钢,其中由当时的鞍钢总经理刘玠担任委员会主席,本钢总经理张营富及鞍钢副总经理张晓刚任副主席。
按时任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冶金组成员,曾做过鞍钢总工程师的龙春满的说法,这叫“先挂牌、后操作”。依照当时规划,重组后,鞍本重组将按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挂牌子,并在数据统计、研发、规划、销售等方面统一起来;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统一;第三步是实现资产方面的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公司。
时任鞍钢总经理的刘玠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预计双方联合的第一步将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此外,双方将尽量缩短磨合期,争取一年时间内实现集团的资产整合。”
从上述安排明显可以看出,鞍本重组由鞍钢方面主导。然而本钢方面并不怎么买账,当时本钢一位高层曾表示:“如果按成立时间来看,本钢比鞍钢还要早成立两年,重组方案中不能不考虑到这点吧。”
到2007年1月,鞍钢总经理变更为张晓刚。2007年2月,鞍钢下属上市公司鞍钢股份和本钢下属的本钢板材则同时发布公告称,目前两上市公司没有明确的合并方案计划,鞍钢与本钢也没有具体的股权方面的合作计划、安排与方案。
为了重组专门成立的推进委员会虽然仍有名号,但是组长一职在鞍钢总经理刘玠2007年离职后便一直空缺下来。鞍本2005年挂牌以来,悄然间约六年过去了,期间有若干个重组方案被透露出来,包括人事调整、人员安置和税收分配等方面,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鞍本钢铁集团的牌子一直空挂着,其间,中国乃至全球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可谓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2006年2月,中国产钢大省河北省开始整合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并成立河北唐钢集团,2008年6月,由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成立,新公司的产能超过3000万吨,稳居国内前三甲之列。之后,通过兼并提升产能,到2010年,河北钢铁又将河北省内十几家民营钢铁企业纳入旗下,钢产量跃升到53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名,中国第一。
2008年3月,山东钢铁集团在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重组整合的基础上挂牌成立,重组济钢和莱钢后山东钢铁集团的产能是3000多万吨,而日照钢铁产能有1000万吨,加上山东钢铁在建的日照精钢生产基地的1000万吨,加在一起目标产能剑指5000万吨。
国内另一钢铁巨头宝钢,2007年1月收购八一钢铁。2008年3月,宝钢开始启动广东湛江千万吨级项目。2009年3月,宝钢并购宁波钢铁。经过一番闪转腾挪,2010年宝钢钢铁产量4400万吨,稳居国内第二的位置。
而国际钢铁业,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2006年合并的安赛乐米塔尔公司2008年的产量首超亿吨,2010年粗钢产量9060万吨,依然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厂家,而浦项、新日铁等中国钢铁业的主要对手产量也稳步前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