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从国库视角看稳健货币政策下县域经济的喜与忧 |
作者 |
欧阳青 (中国人民银行大余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从2010年起我国就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一政策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我们以国库视角对江西省工业强县“世界钨都”大余县进行了调查分析。 |
调研时间 |
2013年6月 |
![]() |
二是突出招商兴工,充分利用新华、新城二个工业园区平台,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步伐,保障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优化招商环境,依托区位与资源环境优势,竭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壮大工业主体财源,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 三是充分抓住国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若干意见》精神,找准该县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正确把握上级的资金投入方向,精心做好项目的研究与包装,积极向上级争取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资金支持。 (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的货币政策倾斜力度。笔者建议加大对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差别准备金政策倾斜力度,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缩减差别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和缴存比例,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 2、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应做到“稳中求活”。各级人民银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刻领会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不能把稳健货币政策理解为一味的从紧,特别是要适当掌握对县域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调控力度和节奏。 同时,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紧跟国家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盘活总量、保持增量、优化存量,做到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求活”,确保有效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 3、加强对县域信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监督和引导,防止其借信贷规模收缩为由,不兼顾地方经济和企业承受能力,大幅提高贷款利率和门槛;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县域金融机构捆绑销售和违规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留存一定比例用于县域信贷投放,适当降低县域信贷门槛;鼓励和引导各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积极向其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确保中小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三农”的信贷需求。 4、金融要继续加大支持县域优化经济结构的力度。必须继续巩固和加强工业、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本地特色项目,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强势本地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