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后金融危机时代县域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龙南个案) |
作者 |
廖建军(人民银行龙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随着2010年起国家各类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到了2011年的上半年国家为遏制通货膨胀制定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银行的“资金阀门”越关越紧。与此相对应的是,民间融资在很多县域正越来越活跃,俨然成为一些特定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资金支持的主体之一。 |
调研时间 |
2011年12月 |
![]() |
前龙南县民间融资资金总量约11亿多元,约占辖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6%,存款余额的17%,且有逐步扩大之势。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民间融资采用信用借款方式,手续简单,期限一般以一年为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以现金形式付款,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形式的资金需求。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 (四)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用于生产、经营的占50%;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20%;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25%;用于还债的占5%。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五)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态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当前民间融资利率大致在9.6%—24%之间,与借款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利率低些,但一般也比银行正常利率高,多数在12%—18%之间,个别放高利贷者达到24%—36%。 (六)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龙南县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龙南县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辐射范围不广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忽视“散户”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农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在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民间融资方式。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