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对安远县农信联社提升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调查 |
作者 |
钟绍丞(安远县农信联社 理事长) |
调研背景 |
农户小额贷款又称小额农贷,在过去的历史中对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信社经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农信社最具特色的信贷品牌。安远县农信联社从2007年6月底开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开展小额农贷提升工作,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农户高兴、政府满意、农信社发展、管理部门认可、工作经验全省推广的良好成效。 |
调研时间 |
2011年4月 |
![]() |
三种是制度约束。联社制定《小额农贷工作责任状》,各基层社信贷员对自己经办的每户农户评级核贷的真实性及合规合法性向信用社主任签订责任状,各信用社主任就全社情况负总责向县联社签订责任状,如因弄虚作假造成风险实行层层追责;联社制定《信贷人员业绩考核办法》,信贷员的绩效工资与小额农贷的发展数量和发展质量相挂钩。 二是基层社岗位之间相互监控。首先是信贷员之间的相互监控,规定上户调查摸底的信贷人员至少要有2人才能进行,调查结果要2人共同签字确认才有效,防止因“单干”而暗箱操作;其次是柜员之间的相互监控,贷款发放时,委派会计是监督把关的主要责任人,但不是经办人不直接发放贷款,只在“三核对”无误后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向其他柜员发出贷款指令,由柜员通过核心业务系统与客户办理贷款手续,防止委派会计“一手清”产生风险;再是信贷员对柜员的监控,贷款发放后,信贷员还要对柜员当天发放的每笔贷款的真实合法性进行跟踪确认。 三是基层社对农户的监控。各基层社对农户在生产经营、贷款证使用、贷款用途、还贷还息等方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贷后检查,每二年进行一次贷款证年检,对于违反贷款管理规定的农户,及时调整其信用等级或取消贷款证,到2010年末已取消了139户农户的贷款证,涉及金额2202万元;四是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一公开”,即公开小额农贷办事程序,并公布举报电话,每个信用社设置举报箱;“二公示”,即拟聘为评定小组成员和每户农户的评定结果分别在信用社、村委会和本村组的主要路口进行为期3-5天的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后方可确认最终结果。 二、取得成效 (一)夯实了发展基础 通过调查摸底,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求配备了不同的信贷产品,不仅全面覆盖了农村低、中、高端客户的资金需要,而且为农村信用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信贷市场争得了发展先机,夯实了发展基础。 一是对于大多数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贷款需求在3万元以内的低端客户,通过“小额农贷”产品予以解决,到2010年12月末,共对全县农户核发小额农贷证1.83万户,授信总额4.05亿元; 二是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还款能力强、信誉程度高的中端客户,通过“文明信用农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