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关于改善农村用卡助农取款环境的思考(会昌案例) |
作者 |
张兴东(会昌农信社) |
调研背景 |
2011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要求增强各方支持和参与助农取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农民群众用卡习惯,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实现2013年底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农村乡镇基本覆盖的目标。 |
调研时间 |
2012年2月 |
![]() |
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为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网点或助农取款服务点奠定经济基础,解决支付结算的需求矛盾,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减少城乡二元结构差距。 (二)有利于降低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并依托银行卡进行资金发放,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日趋活跃。2011年,会昌县通过银行为全县农民发放各类惠农补贴就达8000多万元。但由于银行网点和ATM匮乏,造成银行卡资金支取极不方便,农民不得不频繁往返乡镇金融网点,既费时费力,又要承担交通费用,成本较高。 2010年,在庄埠乡还没有设立银行网点以前,全乡9000农户来到庄口镇支取惠农补贴款回来车费就要15元,平均每个月办理一次业务,全乡农户仅车费就要花费30万元,同时来回还得浪费一天的时间。因此,便利支取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减轻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已成为当前农村最广泛、最迫切的一项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三)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因受“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传统思想影响,农民偏好以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结算,加之农村金融机构甚少,农民有现金存在家中和外出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方面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抢劫、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农村和谐建设。 2010年6月30日,在庄埠农信社开业当天,不少农户在家里存放了几十年的钱拿到银行来存,不少出现了霉变。一农妇非常激动地说:“嫁女儿的一万元在米缸底下放了五年时间,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害怕被盗,如今银行开到了家门口,赶紧存进来。”据了解,设立庄埠信用社一年以来,乡里的盗窃、抢劫案件就下降了60%。通过改善农村用卡支付环境建设,引导农民通过银行卡进行非现金交易,减少现金流动,对于降低盗窃、抢劫案件发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善农村用卡环境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是有效落实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金融部门拓展农村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利契机,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