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关于改善农村用卡助农取款环境的思考(会昌案例) |
作者 |
张兴东(会昌农信社) |
调研背景 |
2011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要求增强各方支持和参与助农取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农民群众用卡习惯,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实现2013年底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农村乡镇基本覆盖的目标。 |
调研时间 |
2012年2月 |
![]() |
因此,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建立覆盖农村乡镇、行政村,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网络,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 (一)建立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2009年10月16日,中国银监会在贵州省召开全国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金融服务推进会,主席刘明康在会上指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边远乡镇反映更为明显,即使已经被金融机构覆盖的乡镇金融服务的覆盖性和满足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当地群众难于方便享受到基础性的金融服务。 他在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创新,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国各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目前,在乡镇支付体系完全依靠唯一的农信社网点,而农信社的乡镇网点由于缺乏竞争意识,以及受到科技水平限制,支付结算、软硬件建设得不到有效快速的提升,满足不了当前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直接影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中的推广使用。 因此,建立覆盖广的金融服务网点是改善用卡支付的必要途径。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全日制的标准营业网点,在网点内布设CRS存取款一体机,改善农村基本的用卡支付环境。同时,增加经济活跃、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布设CRS机数量,在其他每个行政村选择村委干部或是农村商户设立助农取款点,布设POS机器。 (二)建立让利于民的服务机制 在农村地区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其目的是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因此,让利于民,减轻农民的用卡负担,是激发农民用卡积极性地重要途径。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