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关于改善农村用卡助农取款环境的思考(会昌案例) |
作者 |
张兴东(会昌农信社) |
调研背景 |
2011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要求增强各方支持和参与助农取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农民群众用卡习惯,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实现2013年底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农村乡镇基本覆盖的目标。 |
调研时间 |
2012年2月 |
![]() |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一项创新金融服务,为了防范服务点和受理终端被用来从事欺诈、卡片侧录、套现、洗钱等,应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真正让这项惠农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选点要科学。在选择代理助农取款业务的代理人员时,要尽量选择道德资信较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商户或村委干部,并要求提供一名领取国家财政工资的人员提供担保,对于预选出来的人员,要经过村民的选举民主产生。 二是建立严密的日常监控制度。制定严格的服务代理制度,规范代理业务范围,完善代理人员的工资发放制度,调动代理人员管理的积极性。定期对服务点代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要对代理服务点建立远程监控制度,金融机构安排人员监测服务点违规行为。 三是完善规范操作流程。服务点应在营业场所公示助农取款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服务点应配备保险箱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并配备验钞机,以防范假钞风险,对争议现钞要当场兑换。服务点应建立取款等业务台账,逐笔记载取款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取款日期、取款金额等内容,并经取款人签字(或按指印)确认。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